李叔禄 20300240004
不是我最好的作品。。。当时为了应付宏观经济学的Pre乱写的一份东西
数字货币的发展区块链技术比特币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不是货币智能合约 & 以太坊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制定内容存在的问题巴塞尔协议数字货币与国际货币体系加密数字货币合法性对国际货币体系影响稳定数字货币分类特性对国际货币体系影响数字人民币性质特点使用场景对国际货币体系影响数字货币所面临的挑战TPS & Gas feeBridge参考文献
数字货币的发展
区块链技术
在比特币白皮书中,为了实现这样的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提出了区块链技术。
由两个主要技术构成
- Nakamoto Consensus 即 PoW (Proof of Work)共识机制
通过枚举一个随机数,使整个区块的哈希满足一定条件(哈希前几位为0)
由于需要通过计算才能发布区块,因此可以防范恶意攻击者的攻击。
- 区块链技术
每一个区块中包含了上一个区块中的验证信息(哈希),使在不同时间点形成的区块(区块中包含交易)组成一条链,也就是区块链。保证了信息的不可篡改,因为任何篡改均会导致区块哈希改变
- 比特币白皮书
比特币
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
比特币是一种去中心化、基于点对点网络和区块链技术的“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 在2008年由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发布白皮书
- 在2009年发布创世区块,比特币正式上线
不是货币
将比特币视为虚拟商品,而不是货币:虽然可以作为交易介质,由于比特币的高度波动性,因此不具有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的功能,故不能算作货币。
智能合约 & 以太坊
由于比特币的脚本语言只能执行简单的操作,不具有图灵完备性,因此无法执行一些复杂的逻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Vitalik Buterin提出了图灵完备的区块链系统——以太坊。以太坊可以看做是一个公共电脑,在其中运行的程序被称为智能合约。由于智能合约一定会按照预定的代码执行,因此根据确定的输入会做出确定的操作,使其可以可以作为现实世界中的“合同”来使用。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
牙买加体系
制定
在布莱顿森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76年签订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并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从而形成了现今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
内容
-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
牙买加协议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同时IMF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促进金融稳定,缩小汇率波动范围。
- 推行黄金非货币化
协议作出了逐步使黄金退出国际货币的决定。并规定:废除黄金条款,取消黄金官价,成员国中央银行可按市价自由进行黄金交易;取消成员国相互之间以及成员国与IMF之间须用黄金清算债权债务的规定,IMF逐步处理其持有的黄金。
- 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主要是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扩大其在IMF一般业务中的使用范围,并适时修订特别提款权的有关条款。 规定参加特别提款权账户的国家可以来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使用特别提款权作为偿还债务的担保,各参加国也可用特别提款权进行借贷。
- 增加成员国基金份额。
- 扩大信贷额度,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
存在的问题
- 国际储备体系仍然以美元为主导
牙买加体系中, 可供一国选择的国际储备不单只是美元,还可以黄金储备、欧元、日元、英镑和人民币等国际性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SDRs),尽管如此,美元仍是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原有货币体系的根本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 缺乏统一的货币标准
在多元化国际储备下,缺乏统一的稳定的货币标准,这本身就可能造成国际金融的不稳定
- 汇率变动增加外汇风险
- 时常发生的金融危机
巴塞尔协议
为了维持资本市场稳定、减少国际银行间的不公平竞争、降低银行系统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推出的资本充足比率要求。
- 第一次巴塞尔协定:1988,银行的资本充足比率,至少要维持在百分之八的水平,并且列出了计算银行资本充足比率的公式。
- 第二次巴塞尔协定:1999,对银行的多种金融工具的双边、多边净额结算,市场风险,以及最低资本比率要求的监管,作出更严谨的要求。
- 第三次巴塞尔协定:2010,强化了资本充足率要求,并新增了关于流动性与杠杆比率的要求。透过设定关于资本充足率、压力测试、市场流动性风险考量等方面的标准,从而应对在2008年前后的金融危机中显现金融体系对信贷和其它信用资产之风险的衡量和监管不足。
数字货币与国际货币体系
加密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是一种不受管制的、数字化的货币,通常由开发者发行和管理,被特定虚拟社区的成员所接受和使用。欧洲银行业管理局将虚拟货币定义为:价值的数字化表示,不由央行或当局发行,也不与法币挂钩,但由于被公众所接受,所以可作为支付手段,也可以电子形式转移、存储或交易。
合法性
国家 | 合法性 | 政策 |
中国大陆 | 禁止 | 2021年9月24日《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规定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
美国 | 合法 | 2014年3月25日,美国国内税收署25日发布通知,认定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为“财产”而非“货币”,并拟对虚拟货币交易征税 |
俄罗斯 | 合法 | 俄罗斯联邦税务局宣布比特币“并非违法” |
新加坡 | 合法 | 新加坡中央银行2014年就比特币是否监管表示,比特币交易是商业考量,政府无权过问,也不会干涉比特币的交易与使用行为。 |
德国 | 合法 | 2013年8月,德国政府认可比特币的法律和税收地位,视为合法记账单位,成为全球第一个正式认可比特币合法身份的国家。 |
对国际货币体系影响
- 比特币已经冲击黄金的地位
因为比特币的总量是由数学确定的,相对黄金有更好的升值空间;且在交易的过程中不会有磨损和减少,可以更为方便地转账和交易
- 国际贸易更为方便
- 手续费低廉
- 转账速度快
- 价值不稳定
价值波动大,不方便作为稳定的支付手段
- Defi的扩张,使传统的金融机构受到冲击
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去中心化金融)是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它不依赖券商、交易所或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金融工具,而是利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前文提到的以太坊)进行金融活动
稳定数字货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发表的论文《数字货币的兴起》中指出:“当今两种最常见的货币形式将面临激烈的竞争,甚至可能被超越。现金和银行存款将与电子货币竞争,电子货币以欧元、美元、人民币或一篮子货币等通用记账单位计价并挂钩。如今越来越流行的电子货币形式是稳定币。”
分类
- 法币抵押型:代表包括USDT、USDC、TUSD等,以上稳定币均锚定美元
以目前市值最大的稳定币USDT为例, USDT全称为 Tether USD,中文名为泰达币,由泰达(Tether )公司发行。作为稳定币,泰达承诺每一枚 USDT 背后都有价值一美元的现金或者等价物来支撑 USDT 的价值。2015 年,Tether 在加密货币交易所Bitfinex和 Poloniex 正式上线 USDT。
- 加密资产抵押型:以DAI等为代表,这类稳定币以区块链上的原生资产如加密货币作抵押发行,大部分仍然以锚定美元为主,相对前一种较为去中心化
- 算法型:由一种算法控制,具有灵活的供应,但由于引导阶段的设计复杂,绝大多数创建无抵押稳定币的尝试要么失败,要么停留在理论上。
特性
大部分稳定数字货币与美元挂钩。
对国际货币体系影响
- 扩大美元霸权
因大部分稳定数字货币与美元挂钩,通过加密货币,美元稳定币拥有了超级穿透性。加密货币的一个功能可能是做一国法币的流通性放大器
- 冲击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权
以USDT的发行公司Tether公司为例,虽然他承诺每一枚 USDT 背后都有价值一美元的现金或者等价物来支撑 USDT 的价值,但是事实上有迹象表明Tether公司已经超发美元,即在没有没劲相对应的情况下发行USDT数字货币,相当于扩大了美元的流动性,Tether公司在事实上拥有发行货币的权利。
- 风险
- 信用风险
- 货币主权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挂钩某一类资产,但稳定币的价值并不“稳定”。以USDT为例,其管理公司Tether对外宣称严格遵守1∶1的准备金保证,且所有涉及到法币的操作,都要求用户完成KYC认证。但归根结底,USDT的信用建立在Tether的诚信基础上,其中风险不言而喻。
- 反洗钱
- 打击恐怖主义融资
- 合规性
- 监管不确定性
- 客户保护
数字人民币
性质
数字人民币(E-CNY),又称数字货币电子支付,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主要用于流通中现金(M0),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货币以电子形式支付,价值与人民币的纸钞和硬币同等。数字人民币目前由中国人民银行小规模试点发行,处于内部封闭试点测试阶段,其正式推出尚无时间表。
特点
-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
数字人民币由人民银行发行,以国家信用为担保,效力完全属于一般流通现金
- 可双离线支付
在无网络与无银行账户的情况下也可使用数字人民币完成转账
- 不可私密加密
“数字人民币采取可控匿名机制,人民银行掌握全量信息,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交易数据和资金流向,防范打击洗钱、恐怖融资和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有效维护金融稳定。”——《关于数字人民币M0定位的政策含义分析》
- 技术实现
数字人民币的技术实现形式是类似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实现方式,基于中心化的中央控制,而不是基于去中心化和匿名的区块链技术
使用场景
- 在跨境支付的细分市场中使用央行数字货币
- 央行数字货币在一些国家更多替代了本币
- 全球各国采纳若干种央行数字货币,并形成多极化局面
对国际货币体系影响
- 处于试点阶段,尚未正式发行
- 从根本上说没有太大的创新,仍是电子银行的模式
- 从性质上看,数字人民币更多的是电子货币,而不是数字货币
- 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务的可得性,促进普惠金融
- 对货币政策影响
- 当一国在国内使用外国央行数字货币时,由于货币替代的程度上升,其货币政策传导会受损
- 如央行数字货币仅被用于海外侨汇等特定国际交易中,则其对货币政策的直接影响就可能比较小
- 影响汇率制度的选择
- 金融稳定
- 外国央行数字货币造成的货币替代程度上升,可能带来更多融资压力和主权风险。
- 在多种主要央行数字货币共存的情景中(情景3),一国国内各种货币间的竞争,可能加剧本地融资环境的波动
- 资本流动管理/资本账户限制
- 国际货币体系
- 使储备货币地位的转变更快发生
数字货币所面临的挑战
TPS & Gas fee
现在电子货币在技术上遇到的主要瓶颈有两个: TPS(transfer per second)和 Gas fee(交易手续费)。比特币的TPS为7左右,即每秒仅能处理7个左右的交易;以太坊的TPS仅为15左右。而VISA系统的TPS为40000左右。另外,在比特币和以太坊上进行转账的手续费也较为高昂,这主要是因为比特币和以太坊设计的规模拓展性较低。为了让以太坊网络可以拓展,以太坊正在实施Sharding分片技术来增加TPS,减少Gas fee。另外,也出现了一些其他新设计的 Consensus Protocols,如 Avalanche 的Snowball Protocol 和Solana的PoH(Proof of history)都是区块链社区在进行的一些前沿尝试,TPS往往能达到1000+,交易费约为几美分,极为低廉。
Bridge
当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货币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以后,不同的数字货币间会需要有转换、交易和汇率;这些需要用到“Bridge”的技术来进行资产的跨链转移。如何协调全球的多个链进行资产的跨链获取信息、转移和交互是区块链面临的问题之一。目前的解决方案有Oracle(预言机)用于信息获取和Brige用于跨链资产转移。
参考文献
[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字货币的兴起
[2] Satoshi Nakamoto. 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3] Vitalik Buterin. A NEXT GENERATION SMART CONTRACT &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 PLATFORM
[4] DR. GAVIN WOOD. ETHEREUM: A SECURE DECENTRALISED GENERALISED TRANSACTION LEDGER
[5] IMF副总裁张涛. 新形式的数字货币:对货币和金融稳定的影响.
[6] S. Haber, W.S. Stornetta, "How to time-stamp a digital document," In Journal of Cryptology, vol 3, no2, pages 99-111, 1991.
[7] 财经杂志. 稳定币巩固美元霸权吗?